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,60岁及以上的老龄化人口超2.64亿,占比18.7%。这意味着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,养老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一个问题。

“十四五”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,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,以“一老一小”为重点完善人口服务体系,发展普惠托育和基本养老服务体系。

在业内人士看来,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,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,需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。新时代老年人对养老需求的多元化,高品质养老需求增加,各家养老机构在硬件、设备设施方面投入很多,但在养老服务体系、养老服务专业度方面,确实需要多年养老运营服务经验的积累。

目前养老市场的主要问题是,巨大的养老需求与市场产品之间的不平衡、不匹配的问题。所以增加供给、尤其是高品质的养老项目供给,迫在眉睫。
 
供给需求不匹配问题凸显
根据经济学家任泽平的数据,中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和规模是前所未有的,2022年,中国将会进入深度老龄化的社会,老年人口占14%,到2033年,进入老龄人口占22%的超级老龄化社会。而在2060年,这一比例将达35%,这意味着每三个中国人里就有一个65岁以上的老人。
因此任泽平建议,应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,打造高质量的为老年人服务的整个体系,建设老年友好性的社会。

老龄化人口结构的变化,在北京或许正在变得更加严峻。

根据北京市老龄协会公布的十四五期间北京老年人口的变化情况:截至2019年底,北京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了371万,占常住人口比例的17.2%。2025年,北京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长100万,达到500万以上,占常住人口比例达22.4%,这意味着每4个人里,就有一个60岁以上的老年人。

对此,业内人士表示,我国即将进入“深度老龄化社会”,如何让长辈有尊严地享受晚年生活,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,随着诸多新型养老方式的出现,养老行业从业人员是否真正了解长辈、帮助长辈排忧解难也成为了业内外关注的焦点。

 
探索养老服务新机制
 
“十四五”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,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,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、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,未来五年,还要继续加大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供给。到2025年,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要从“十三五”时期的48%提高到55%。

目前,全国各地都在进一步丰富和创新养老服务的内涵。在相关政策的助力下,养老行业必将焕发勃勃生机。
 
    资讯内容引用:https://baijiahao.baidu.com/s?id=1710029714306712644&wfr=spider&for=pc